|
11月19日,经营主体信用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动员会暨浙江省千万经营主体信用工程推进会在杭州召开。会上获悉,市场监管总局将全国经营主体信用建设综合改革试点放在浙江开展。 据介绍,浙江将聚焦“信用基础、信用治理、信用服务、信用环境”四大重点,全力推进全国经营主体信用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例如,在信用基础方面,浙江将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整合升级现有系统,着力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为经营主体信用建设提供全流程数字化支撑;在信用治理方面,加强信用风险预警防控,推进经营主体信用风险的动态跟踪、及时预警,构建清单化管理机制和信用标注体系。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围绕信用建设工作,划定了多个信用试点地区。诸如经营主体信用建设综合改革试点、信用监管数据开放类试点、完善信用承诺创新试点、深化信用修复试点。 信用监管数据开放类试点
1.向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试点
市场监管总局批复海淀区成为两类数据试点单位,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海淀区数据局与美团、腾讯、蚂蚁、叮当4家试点平台企业签署《信用监管数据开放试点合作备忘录》,开展向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试点工作。 试点聚焦“构建政企协同机制、强化信用数据核验、促进平台合规治理、保障数据安全流转”四大任务,通过可信数据空间技术搭建安全通道,向试点平台开放全国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关键信用数据,构建动态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在平台经济领域的深度应用。 2.面向个体工商户的信用监管数据开放试点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向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试点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选取苏州、杭州、济南、武汉等8个试点城市开放信用监管数据。 苏州市于2024年11月底,率先完成接口联调测试和信用监管数据调用。截至2025年2月底,超过3000家个体工商户通过核验接口完成核验和入驻,成功申请经营码。支付平台调用苏州市开放接口查询总次数达1416万次,累计完成入驻平台的159.8万户个体工商户的风险巡检。 济南市建设信用监管数据开放试点专区,确保数据开放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参与试点企业提供开码优惠政策,降低个体工商户使用费率,推动经营码普及应用。接口上线以来,参与试点企业查询数据1.2万次,开通经营码200余家,并在自贸区济南片区探索运用信用监管数据支持小微企业信贷工作。 成都市印发《向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信用监管数据开放技术方案,与支付宝(中国)签订了数据开放协议,完成了试点工作相关制度机制建设和信息共享通道建设。截至2025年3月中旬,已累计支持支付宝(中国)数据访问540万余次,服务经营主体开通经营码3.1万户,为经营主体开通经营码的审核时间最快缩短至15秒。 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
2024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聚焦经营主体高度关切的信用修复问题,在上海市、安徽省、陕西省,以及河北省保定市、山西省太原市和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河南省漯河市和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开展深化信用修复试点。通过探索推行“三书送达”机制、“并联修复”“智慧修复”,推动建立健全权责清晰、运行顺畅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
完善信用承诺创新试点
2024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在山东、江苏、安徽3省开展完善信用承诺创新试点工作。山东省于2025年8月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明确审批替代型、主动声明型等三类信用承诺事项,构建从清单编制到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的闭环管理机制,还制定了不实承诺信用修复工作流程等配套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