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是创造经济繁荣的基本前提,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创新,运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决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社会信用纳入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明确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建立健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同时,积极推进国内信用与国际信用互认对接,以支撑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守信激励,作为我国信用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信用数据进行归集和应用,把守信的无形价值变成有形价值,从而实现“褒扬和激励诚信”;而“信易+”等应用场景是守信激励的重要实现途径,是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方式。探索守信激励创新应用,拓展守信激励应用场景,将守信激励机制推广到更多行业、更多领域,使守信主体获得更多便利与优惠服务,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形成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社会局面。 一、守信激励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举措
守信激励机制的建立完善是社会信用机制建立健全的重要内容。实施守信激励能够激励社会成员更加重视自身信用状况,是引导社会成员自觉守信践诺、提升社会诚信水平、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加快实现信用数据要素化和资产化、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一)守信激励通过更加有效的正向价值引领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当代行政法发展视角下,如果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均能达成目标,则奖励自然成为更好的选择。从各种失信惩戒实施负面案例看,过多依赖纵向行政法律关系推动信用建设难以从长远视角发挥正向引领作用,非强制性、非命令性手段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法律规范中的鼓励手段将逐步增多,并成为与责任手段并行不悖的重要社会功能。奖励在内的激励功能日渐成为现代法律的基本功能。由此,社会信用法治保障体系的健全更须依靠守信激励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实施,以此形成更加有效的正向价值引领。守信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诚信行为,借助于信用信息的传递和披露,守信主体会得到更加正面的社会评价与较好的社会信誉,相应提升其信用资本,获得较高水平的信用利益,有利于其获得更大的合理经济利益,或是更为便利的政府服务。通过奖励那些在诚信方面表现优秀的主体,树立良好的榜样,让更多的人知晓并见贤思齐,帮助整个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助力高质量发展。 (二)守信激励通过提升全社会的诚信自觉助力高质量发展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它可以在经济、社会和法律等方面发挥作用,以促使人们自觉地履行承诺和遵守规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在经济领域,守信激励可通过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和信用评价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守信。例如,信用良好的企业可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和更低的利率,而信用不良的企业则可能面临限制或高额利率的贷款条件。这样的激励机制可促使企业更加谨慎地经营,提高自身的信用状况。
在社会领域,守信激励通过表彰和奖励守信者树立榜样,同时,对违约行为进行惩罚和曝光。这种激励机制能够塑造社会文化,让守信成为受到尊重和认可的价值观。 在法律领域,守信激励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执行机构保护合同权益,对违约行为进行法律制裁。这样的激励机制能够增强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增强整个社会的法治意识。 因此,普及诚信理念,践行诚信建设,提高社会信用水平,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并开展守信激励创新示范工作,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助于进一步营造全民自觉守信的社会氛围,助力高质量发展。 (三)守信激励通过加快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信用数据要素化、资产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数据是第五大生产要素。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使得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变得透明和可查询,这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确保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方更准确地评估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从而更合理、精准地配置资源。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旨在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保障数据要素的安全和发展。2023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的框架,标志着数字经济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地数据交易机构充分发挥数据商和数据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资产化,为具备优质数据资产的市场主体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供激励动力。信用数据要素化是将个人或企业的信用信息分解分类,将其转化为可量化、可比较的数据要素。信用数据资产化则是将这些信用数据要素转化为具经济价值的资产,可以交易和利用。守信激励通过加快信用信息归集,促进信用数据的共享和流通,推动信用数据市场的发展。 在信用数据要素化的过程中,守信者的良好信用记录可以成为重要的数据要素,为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促进各方之间信用数据的交换和合作,提高信用数据的整合和利用效率,促进信用数据要素化和资产化更加顺畅地进行,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助力高质量发展。 (四)守信激励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助力高质量发展 守信激励作为重要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营商环境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商务领域对社会主体实施守信激励,可有效激发广大企业自觉地诚信经营,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改善企业信用状况,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违约防御支出和违法风险防御支出。诚信企业会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产品和服务信息,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交易双方更加信任对方,从而减少交易时间和降低交易成本,包括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资金周转成本、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收益。 又如,通过加强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激励守信的行政主体和司法主体,促进公职人员诚信履职,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权威的司法形象。招投标监管部门根据信用评价等级实行差异化监管,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推广应用告知承诺、“信易+投标保证金”等守信激励举措,提高招投标工作质效,降低中小微企业投标成本。守信激励能够有效优化营商环境,大幅度提升市场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五)守信激励通过推动经济增长与信用建设良性互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守信激励和经济增长之间天然具备良性循环的特性,通过实施守信激励推动企业规范经营、助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反过来提升社会主体的守信意愿,夯实信用体系建设的经济基础,反哺信用建设。这种良性循环有助于推动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比如,以信易贷助推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助力金融机构降低授信成本,提升金融机构的获客成功率以及融资对接转化率,实现银企融资高效对接及贷后风险预警,助推经济发展。还比如,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健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规范科研诚信管理,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的意愿,凸显诚信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生态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科技创新、保障成果权益、支撑治理体系的制度性作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又如,引领企业环境信用管理转型,通过激励环保守信企业,促进企业积极整改环境问题,提升自身信用水平。激励和鞭策企业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企业树立诚信形象,通过消费者的竞争性选择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督促企业践行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承诺,助推企业提高供给质量。在推动构建“信易+”应用场景的过程中,激发各方的创新积极性,释放创新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六)守信激励通过促进民生改善助力高质量发展 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种形式的守信激励措施早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守信激励实施的模式更具多样化,运营成本并不需要完全由政府承担,可引入市场化、社会化资源,这为守信激励场景的全面拓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具有相互促进民生改善的重大作用,如正常缴纳医保且无严重失信记录即可享受不同额度的信用就医便利服务。 社会领域事业类业务具有公益性且多为微利或弱势行业,防风险能力弱,更需要良好的社会诚信支撑。通过正向诚信激励,培养公民和经营主体良好的道德素养,增强履约践诺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建立更加公正、公平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更多惠及民生改善。 守信激励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工具,可以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增强治理效能,在促进政府与市场力量合作、创新治理方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评分体系,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提高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推行守信激励,公众从不能失信、不敢失信到最终认同诚信的价值选择主动不愿失信,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社会治理合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更高水平的社会治理,促进更高质量的民生改善,良性推动更高质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守信激励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才能更有作为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守信激励助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必须加快推进守信激励法治基础、数据基础、平台基础、创新场景、社会服务体系、文化基础等内容建设,推进信用制度、信用理念、信用手段等在治理新型诚信问题中的深度应用,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大潜能。
(一)全面完善守信激励法治基础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治国理政水平的重要途径。推动信用建设全面进入法治轨道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永恒课题。守信激励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守信激励规范体系,是积极探寻信用建设法治化进路的第一步。 1.积极促进守信激励的立法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法两条例”的出台。“一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保障;“两条例”即《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条例》,规范统一信用信息的归集与应用,保障信用主体权益,是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支撑。 2.规范守信激励对象认定工作。完善守信激励主体的评定标准和认定程序,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和行业信用评价为基础,将更多信用信息纳入评定标准中,对拟认定的守信激励对象拓展认定前的社会公示,以确保守信激励的公平性。 3.推动守信激励措施法定化。广泛实现守信激励措施在法定范围内确定,包括但不限于“在行政许可等工作中,予以容缺受理、优先办理等便利;在公共资源交易中,予以信用加分、提增信用等;参与政府投资或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建设项目,予以保证金减免;在行政检查中,优化检查方式、检查频次等”。 4.加强守信激励程序规范化。现代法治国家下,程序既有实现实体决定客观正确的工具价值,又有提高行政效率、增强相对人认同感的独立价值。正当程序有助于规范行政行为的作出,有效约束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对程序的漠视会导致实体权利义务紊乱,失去正当程序保障的行政行为势必导致裁量权的滥用、行政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等问题。因此,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守信激励应用场景应完善守信激励运行机制,将申请、推荐、评审、审核、反馈、复核、决定、告知、公示等列入法定程序,配套完善诚信记录检索、信用承诺、异议、退出、救济等程序,使守信主体的认定和激励措施的适用公开、公正、透明,保障守信激励在阳光下运转。 (二)全面加强守信激励数据基础建设
守信激励数据基础建设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指为了促进市场主体的守信行为,构建完善的数据系统、信用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对守信者的有效激励,系统推动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和数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创新实施智能化的守信激励举措,需要健全信用信息共享协调机制,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信息整合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构建政府与银行、保险、担保、信用服务等机构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夯实守信激励数据服务基础。 1.夯实“信易+”数据服务基础。以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为枢纽,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在线查询、接口调用和页面嵌入等方式建立畅通高效、安全规范的“信易+”信用信息共享与应用反馈长效机制。以上海、北京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较好的城市为试点,探索建立市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信用主体在平台上自主申报拓展性信用信息。建立健全信用数据监管机制,建立数据质量提升长效机制,明确“信易+”场景参与单位的数据信息保护责任,严防出现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2.加强多源数据的融合和创新应用。加快促进公共信用信息、人行征信信息、行业信用信息、自主申报信用信息以及其他市场化、社会化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降低信息归集成本,为构建守信激励机制夯实数据基础。 3.完善守信激励场景应用数据的回流回用机制。加大对各类守信激励场景应用数据以及主体用信后的履约信息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场景建设成效评估体系,及时评估守信激励场景应用成效,强化评估数据的再归集和共享共用,为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机制拓展数据支撑。 4.深化守信激励场景应用数据资产化、要素化建设。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地数据交易机构充分发挥数据商和数据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资产化,为具备优质数据资产的市场经营主体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供激励动力。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有赖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在守信激励场景中,将数据从资源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资产。数据资产化更多关注信用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价值挖掘;数据要素化更注重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升数据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作用,推动数据要素更多流通和交易。 5.推进守信激励场景应用安全建设。在深化守信激励措施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守信激励场景应用的稳定、可靠和合规运行,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提升社会信用体系的安全性和信任度。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完善技术防护措施、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提升用户隐私保护等。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构建安全、高效、可信的守信激励环境,为守信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和有效的激励服务,有效防范并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三)全面加强守信激励智能化平台建设
守信激励智能化平台建设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一个可以实现信用信息自动归集、自动清洗、自动对比、自动共享、自动预警的智能化系统。通过智能化系统构建,实现公共信用信息归集范围、报送规程、报送频度等跨部门、跨地区间协同,加深跨部门、跨地区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标准化和同步化。基于智能化系统对信用主体实施精准画像和风险筛查,实现对守信主体的精准识别,确保激励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强化高水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地提升市场主体的守信意识和行为。守信激励智能化平台是守信激励应用的载体,在守信激励场景开展过程中,平台发挥的功能包括归集数据、评分评级、服务交互、应用反馈等。 1.推进守信激励一体化平台建设。推进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以信息为中心、以信用为主导、以网络为基础,有效合理地整合省、市、区的各类公共信息源,实现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跨部门、跨地区共享共用,为一体化推进守信激励提供实时、准确的基础性数据支撑。 2.推进守信激励前端应用平台建设。通过构建功能完善、操作便捷的前端应用平台,为守信者提供更加直观、高效的守信激励服务,进一步促进守信行为的普及和深化。守信激励前端应用平台建设涉及多个关键环节,包括平台的功能设计、用户体验优化、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平台需要集成守信者的信用数据,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模型,实现信用评价的自动化和精准化。同时,平台应嵌入丰富的守信激励措施,如优惠政策、便利服务等,以更智能的方式满足守信者的多样化需求。 3.推进守信激励后端支持类平台建设。为保障守信激励措施的高效实施和稳定运行,必须更加重视构建后端支持类平台,提供数据处理、系统维护、安全保障等全方位的技术和服务支持,确保守信激励体系的顺畅运转和持续优化。守信激励后端支持类平台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守信激励措施的实施效率和效果,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主体的守信动力和信心。同时,也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和服务保障。 4.加强地方部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和信贷征信数据库建设,推进这些基础数据库数据的交换和应用。依据国家和省级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要求,实现部门系统内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和统一,推动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5.提升“信易+”场景智能化服务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市场主体加强自身守信文化建设。通过提升“信用中国”门户网站查询效率、网站宣传能力等,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类型和更加便捷的使用方式,增强“信易+”场景宣传效果。完善“信易+”移动端应用支持,在“信用中国”、各省市县政务APP、小程序、公众号上加载“信易+”场景说明、场景地图、场景问询互动等功能,丰富在移动端上开展调查问卷、有奖建议等方式获得用户使用反馈,持续完善“信易+”相关应用的使用交互。 (四)全面推进守信激励创新应用场景建设
守信激励应用场景的创新探索,包括拓展“信易+”应用场景、创新“信易+”政企合作方式、推动跨地区跨领域场景应用等,能够更好地增加服务供给,深化服务人次,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 1.拓展“信易+”应用场景。应用场景的拓展包括既有场景的延伸,也包括新领域的拓展。如,根据新行业、新领域的特色,创新开发“信易+”新场景,从而进一步扩大守信激励措施的覆盖面,在惠及更多守信者的同时,也为守信激励提供更多的支撑力量。又如,在已推行“信易+”场景的领域,纵向深入挖掘该领域其他方面的“信易+”应用场景,实现“信易+”与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方式方法,助力行业良性发展。 2.推动守信激励的跨地区场景应用。随着人员流动、企业经济活动等日益频繁,信用体系建设的范围将逐渐扩大,各地加快与其他地区建立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及守信联合激励机制,以保障跨区域守信激励工作有序开展。加快推动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与公示平台建设,为实现联合奖惩提供基础支撑。充分借鉴与吸收外来的优秀经验,开拓应用场景,对接更多国际市场信用大数据,实现国内外信用信息对接,吸引更多资源,提高守信激励场景的效益,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开放式守信激励创新应用场景。 3.推进守信激励的跨领域场景应用。在遵循合法、必要原则的前提下,推进市场管理领域与社会管理领域之间协同配合,构建跨领域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加强行业信用建设,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协助开展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建立会员企业信用记录,开展信用承诺、信用培训、诚信宣传、诚信倡议等,将诚信行为作为行规行约的重要内容,引导行业企业增强依法诚信经营意识。发展跨领域“信易贷”场景。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结合行业特性、场景需求、知识产权情况等,创新开发和拓展跨领域“信易贷”产品。构建跨领域的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指标库,探索建立重点行业领域的“基础+行业”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评分方法,借助联合建模构建数据安全屋等技术,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创新垂直领域行业信易贷产品,推动构建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金融信用服务体系。将“信易贷”业务场景加快向全行业、全领域铺开,推动守信激励由单个领域向更多领域融合。 (五)全面加快守信激励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守信激励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指通过构建一套完整、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守信行为的广泛推广和深入实施,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和诚信文化。全面加快守信激励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市场+社会”三轮驱动的创新服务体系,从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向更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转变,扩大守信激励参与主体,拓宽信用惠及面和提升信用服务体验。 1.健全守信激励社会服务工作机制。探索构建全国“信易+”一体化合作联盟,共同推动“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等“信易+”系列行动,促进信息共享回报,盘活信用资产,实现信用价值变现。在信用惠民及信用便企领域,通过标准、公约等形式规范开展社会主体信用评价,推进信用评级评价一体化建设。 2.创新“信易+”政企合作方式。探索新型“信易+”惠民模式,鼓励基层政府因地制宜出台具体实施方案,丰富面向守信个人的激励举措或应用场景。政府部门在保证个人信用信息安全且获得个人授权允许分享给企业的情况下,将个人守信激励名单或公共信用信息评价结果分享给企业,形成“政府搭台,企业惠民,市民受惠”的信用惠民模式。鼓励各地出台支持措施,试点政企合作的“信易 +”应用,创新地方特色的“信易 +”场景建设,如开发“行业信易贷”“信易保”“信用+知识产权”等便企产品。 3.充分发挥信用服务机构作用。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参与构建“信易+”惠民便企场景,健全信用服务机构参与设计构建“信易+”惠民便企场景机制,提供技术、信用信息、合作共建等方面的支持。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信用服务机构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加快培育各类信用服务机构,着力培育信用服务龙头企业,激发市场信用需求。加大信用服务行业对外开放力度,与国际权威信用服务机构“同台竞技”,不断提升信用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4.扩大社会化守信激励场景惠及面。拓展普惠制“信易+”场景,通过推行“互联网+民生+信用”服务、推动“信易+”系列应用服务等民生领域的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信用价值正向激励作用,增进人民福祉。细分特惠制“信易+”场景受众,鼓励市场力量深入挖掘“信易+”项目的优惠服务,根据服务性质划分等级,为守信主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易+”场景基础性激励和增值性激励。 (六)全面加强守信激励文化基础建设
守信激励有助于持续深入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将诚信理念、守信激励理念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守信践约转化为人们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建成高质量的社会信用环境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优良的社会信用环境需要诚信社会主体共同营造。 1.更多组织“信易+”场景观摩会。由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或各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组织守信激励优秀应用场景观摩会,为场景“一体化”全面推广分享经验,推动全国“信易+”场景建设稳步实施。对“信易+”应用场景建设中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通过政务媒体、信用网站、现场推介会等方式公开推广,加大宣传力度。 2.创新媒体宣传方式。各地区各部门依托涉企业务系统、微信工作群、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和新渠道,开展经常性、多层次、宽领域、广范围宣传。鼓励各街道、镇和功能区播送公益宣传视频,通过楼宇沿街大屏、电梯广告屏、社区宣传大屏等宣传渠道滚动播放“信易贷”“信易医”等“信易+”场景公益宣传视频。鼓励开展公益短信和微信朋友圈公益广告宣传,筛选辖区内信用良好的企业,将“信易贷”产品精准传达到目标企业。 3.多元化多维度开展线下活动。结合诚信进校园、进企业、进街道、进社区、进村镇等诚信文化和信用建设方面的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及其相关优惠政策宣传,通过增设“信易+”应用场景宣传专区,推送宣传资料,组织企业参与各类座谈、政策培训、政策申报等方式,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守信激励应用场景建设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