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汉芯”事件、同济大学教授杨杰学术造假……近来科技界爆出的一系列丑闻,引起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郭传杰指出,科技、教育界当务之急是建立处置不端行为的机制和科学规范,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让造假者受到道德或法律的审判、制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代价,也对他人起到警示作用。 “目前,对这类事查处不力,不端行为还有继续蔓延之势。”郭传杰委员分析说,究其原因,一是学术造假案件本身情况多样,复杂难判;二是某些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或有掩丑心理,或有染手之嫌,害怕曝光。
“相应的处置机构要由德高望重、公正客观、心慈手不软的专家团组构成,严肃负责,合法合理、公开透明地进行查处。”郭传杰委员建议,查处的原则、程序,要符合国际相关的成熟规范,避免误断误伤。要坚决改革资源配置、项目管理、学术晋升中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潜规则,还科学教育一片蓝天、净土,努力铲除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
这位长期在科技、教育界工作的政协委员进一步建议,要在科技界推行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制度,建立信用管理数据库,并逐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社会秩序和环境。
创新需要激情,但须拒绝浮躁;创新追求超越,但不能凭空臆想。郭传杰委员说,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创新文化的本底。虚浮得道,造假成风,没有可*的信用作保障,自主创新无从谈起,实现创新型国家更无可能。
1998年,中国科学院开始启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把创新文化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一并作为试点工作的五大目标。
参与知识创新试点工作全过程的郭传杰认为,经历8年实践,中科院“最大的收获与其说是在科研工作中创新文化确已初显成效,还不如说是对文化问题增添了更多的思考和自觉”。
|
|